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法院按照“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基本思路,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案件诉讼环节的在线进行。它打破了空间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庭审;打破了时间限制,做到了法院24小时“不打烊”;打破了复杂程序,扩展多渠道留存证据等。
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有哪些?还是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它受理的案件都是涉互联网,主要涉及11个方面。比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等。像电商购物买到假货、社交平台泄露个人隐私、网络创作遭到抄袭等,都可以在互联网法院起诉维权!
我国自2017年以来,先后在杭州、北京、广州成立了3家“互联网法院”。要知道,这三家“线下实体法院”集中管辖各种类型的互联网案件,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案件集中管辖、专业审判的新时代。
我国互联网法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世界上仅我国建立互联网法院,其他国家有的传统法院开展了线上审判活动,有的也有电子司法方面的法律,但尚未建立统一受理互联网案件的互联网法院。
“互联网法院”这一概念不仅是我国原创,也是世界司法史上信息化背景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举,更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最新组成部分,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监制:张宁
统筹:李政葳、廖慧
策划:陈畅、孙满桃
文案/制作:李飞、王一涵
光明网 出品
数据治理论坛: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分论坛焦点】
光明日报乌镇11月10日电(记者张晓华)“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基础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运用技术手段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真正使数据流动起来,发挥作用、产生价值,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赋能。”11月10日,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据治理论坛上,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建议,要从坚守法律底线、加大政策宣传、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创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者、积极的实践者,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进数据治理工作,维护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国际环境,为全球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方新平指出,随着《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出台并正式施行,我国数据出境的安全管理制度框架进一步健全完善。
全球IPv6论坛主席拉提夫·拉蒂德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和弗劳恩霍夫协会解决涉及个人信息的科研数据跨界流动难题的有益探索,通过使用IPv6技术确保过程可追溯,使用嵌入IDS连接器满足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性,为澳门与欧盟之间的科研数据双向传输探索了可行的路径。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1日 08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